根据房屋质量检测的相关规定,针对受检房屋的特点和实际状况,本次检测的主要内容包括:(1)建筑结构复核;
(2)完损状况检测;
(3)材性检测(金相、硬度、化学分析);
(4)变形测量;
(5)连接节点检测(探伤)
(6)高强螺栓检测;
(7)干挂花岗石红外热成像检测;
(8)“蜘蛛人”检查结构胶老化/连接件**度;
(9)建模分析;
(10)给出评估结论,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结论:
(1)主要受力构件镀锌层完好,无锈蚀或者轻微锈蚀,钢结构承重检测咨询,部分附属结构锈蚀严重。
(2)经现场抽检,结构尺寸及结构水平位移、塔身垂直度符合设计要求。
(3)铁塔主要梁、柱节点连接焊缝饱满,螺栓质量及构造要求均满足现行规范要求;21.700m及69.600m平台处部分焊缝成型不好,有些焊缝有未焊满、错边严重、焊瘤等外观缺陷,现场焊缝及两侧母材锈蚀严重,对结构强度造成一定影响。
(4)对部分梁、柱高强螺栓节点进行抽检以及部分构件的金相及硬度检测,检测结果均为合格。
(5)通过对塔身主体的全mian普查,塔身主体结构基本完好,无明显缺陷;但在27.00米以下平台的电梯井内,钢柱、梁、连接杆件锈蚀严重;在89.95米平 台处,主体结构与装饰连接处锈蚀较严重,栏杆、走道板以及与主体结构连接处锈蚀非常严重,耐久性受到较大影响,形成危险点,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6)现场通过及蜘蛛人全mian对干挂石材进行普查,未发现大面积空鼓现象,部分区域干挂石材出现空鼓,塔身不同断面的石材间的结构胶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孔洞、裂隙现象。
(7)使用3d3s软件对塔结构分析计算结果显示,铁塔结构应力与效应比值 均大于1,无*限现象,结构满足规范要求。
无论是钢结构的材料使用还是施工技术,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能导致结构断裂、倒塌、物体坠落等事故,作好施工前的技术准备是避免事故发生的关键。
随施工技术的发展,钢结构施工全过程的计算机仿真计算已经运用到生产中,并日益成熟。从结构与临时措施材料的选择、构件的吊点位置设计、吊索承载选择、施工过程构件稳定及温度影响、施工过程中构件应力变化、支撑体系的设计与卸载等,均能通过仿真计算得到施工的理论依据,安全计算主要内容如下:起重吊索用具的选择、临时吊耳材料选择与设计、临时支撑材料选择与设计、构件的吊点选择、卸载的施工顺序以及应力水平等。通过仿真计算可避**纯的经验性施工,有效地*结构构件(尤其是大跨度结构)在施工中的安全与支撑体系的稳定。需要注意的是,在采用脚手架作为结构临时支撑体系时,由于建筑市场材料的因素影响,扣件式脚手架的钢管与扣件往往达不到规范的要求,在对其进行抽样检查的在计算时对其材料的特性取值要降低,如钢管不能以4,48mm×3.5mm计取,其壁厚宜取2.8~3.Omm。
钢结构操作的安全应知教育
钢结构施工具有较强的性,对施工操作者技能要求高,在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教育的应着重加强工种的施工安全生产的应知教育。提高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是个长期的活动,只有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才能使安全生产的展开得以顺利实施。目前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教育从说教式基本转变成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形式,主要采用多媒体直观喜闻乐见的方式,能收到较好的效果。